2)119【冷处理】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人),那就干脆联姻结为亲家呗。

  二人见面之后,伦文叙直接问:“可曾读史?”

  王渊答道:“略有涉猎,未通一史。”

  伦文叙道:“那就先把《左传》、《史记》、《资治通鉴》读完,去吧。”

  尼玛,在贵州时读书,来京城还要读书,王渊心里很想骂娘。

  几日之后,王渊大概有些明白,温仁和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伦文叙是梁储的人,梁储又与杨廷和一党,他们在观察王渊,想摸清王渊究竟是啥想法。

  而让王渊去读史书,第一层意思是冷处理,暂时不让王渊接触政务;第二层意思是长久培养,万一王渊可为己用,正好升做侍讲亲近皇帝,把王渊当成打入皇帝身边的一颗钉子。

  杨慎就要幸运得多,根本不用在翰林院上班,直接去东阁那边的制敕房观政,学习如何撰写、发布诏书。

  只要杨廷和不倒台,杨慎就能平步青云,路线早就规划好了: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兼左右春坊或詹事府职、翰林学士兼吏部侍郎,并负责制敕房起草诏书,然后就是做尚书再入阁。

  跟梁储结为亲家的伦文叙,已经在按照这条路走了,马上就要兼任右春坊职务,再熬两三年随便立功就能当侍郎——历史上,伦文叙在立功期间(修皇谱、主持考试)便病死了,不然肯定又是一个阁臣。

  状元王渊被冷处理,打发去读史书;榜眼杨慎被重点培养,直接去制敕房观政。

  而探花余本,则不上不下,负责协助整理各种材料,包括皇帝的起居注在内。若大佬们想栽培他,这些工作经历非常有用;若不能入得大佬法眼,那就等于白费功夫,等着冷板凳坐到死吧。历史上,这位老兄被扔去教育系统,显然没有大佬赏识。

  王渊对于自己的遭遇无所谓,读史就读史呗。

  读史使人明智,东西学来是自己的,他每天抱着一本《左传》慢慢啃。偶尔以请教为名,跑去王阳明那里串门儿,顺便跟宋灵儿玩耍。

  王渊可以凭借豹房腰牌,不经报备便进皇城,而且是直接去豹房找皇帝。

  但王渊没有这么做,朱厚照也没再召见他。两人都懒得去上朝,因此连碰面的机会都没有,一个安心读书,一个安心耍乐。

  酒楼。

  常伦喝着闷酒,一言不发。

  王渊问道:“明卿兄怎么了?”

  金罍说道:“遇到一个案子,寿宁侯的远房亲戚殴人致死,地方影响非常恶劣,案件直接捅到大理寺。结果被压下去了,无人敢过问,死了也白死。”

  常伦生气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寿宁侯殴人致死也就罢了,他的远房亲戚居然也如此嚣张!还不是太后惯的!”

  太后护犊子,谁都知道。

  若大理寺官员敢管寿宁侯的案子,大理寺卿估计要被张太后亲手打一顿。别说她儿子在当皇帝,就连嘉靖当了皇帝,嘉靖想让寿宁侯退还民田,张太后都拿着手杖痛打去嘉靖——心里没有半点逼数。

  常伦和金罍都被派去大理寺实习,每天接触无数案子,这两位公子哥已经见识到大明的黑暗面。

  “莫生气了,明日到城外纵马去。”王渊安慰道。

  金罍也劝道:“是啊,生气有什么用?大理寺卿都不敢管,我们两个只是观政进士,把自己气坏了也没有半点用处。”

  常伦拍桌子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王渊摇头叹息,这倒霉孩子不适合当官啊,性格也太直了点。就算你看不惯,那也该憋在肚子里,等爬上高位之后再去改变现状。

  后人对常伦的定位是“散曲家”,而非官员,也算比较贴切了。

  转眼已至五月,弛报会试喜讯的吏员,终于有惊无险抵达贵州。

  (今天一直在研究明朝官职,查此时的翰林院主官就用了两小时,结果居然是卷入科举舞弊的靳贵:怎么又是你?)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