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第 115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十四,宫中一道中旨直接传至边关,诏令将大同右卫驻守游击将军马诚、指挥金闻、兵备副使史叶良等人就地解职,由右佥都御史桓凌立刻押解至京,发三法司共审其等临阵怯战、延误军机、私卖军械粮草、侵占军屯土地、蓄养军士为奴仆等罪。

  这道旨意未经内阁,直接发到大同,八月底桓凌便带着一车帐簿和业已剥去衣冠的几名将领回到京城,投入大理寺大牢。

  他有密折专奏之权,与京中传信专走急递铺,回来时行动又迅捷,马尚书又还不曾复职,消息比平常慢些,在京中才收到消息没两天,还来不及上下活动救人,马诚等人便已投入大牢待审。

  别人尚可,马诚却是他族中子弟,后来又考中了武举,韬略战阵皆通,在马家后辈中算是难得可提拔的人才。若这个人废了,一来他家难得这样的佳子弟,也算是损伤了他的臂膀,二来马诚的升迁是他一路安排的,细究出来或许还会牵累到他,此人不可不保……

  他虽然被压在家中,兵部尚书衔却还没撤,手中的门生子弟都还为他所用,立刻买通御史上书为马诚等人喊冤,并另授意心腹将桓阁老私自结交地方大员、欲以孙子的婚事做交换,援引浙江巡府入朝做部堂之事捅到几位以刚直著称的御史那里。

  此事当真难查,若非贤妃娘娘从桓王妃那里早知道了他家甚至连孙儿的婚事也拿来换权势,他竟险些摸不着两家要联姻的痕迹。

  等那桓家小儿见了祖父遭人交章弹劾,弹劾的又关着他的婚事,他若知道好丑,就该自己老老实实辞了官。纵然他能强撑着不辞,也自会名誉扫地,那么他在边关查出的弊病、控诉马诚等人的罪名也自然不稳当,多寻几个御史上书便能翻案。

  他两月前还派了家人到福建搜集桓凌任上的罪状,无奈京城距福建太远,来回一趟至少要四五个月……不然将他们祖孙一并入罪,才更容易推翻他查证之事,将边关的事按下去。

  可惜了。

  说起来他们两家也曾诚心结好,桓家女又嫁了他外孙周王,他本不该将这件大事捅出来。然而桓凌先不念亲戚之情,上书掀了兵部的桌子,又到边关抓查了他家的子弟门生,也就别怪他心狠在后了。

  马尚书深深吐了口气,唤来家人添水磨墨,提笔给贤妃娘娘写信。

  两家已然闹到这地步,他总要提前给女儿知会一声,以免桓家的事传进宫里,桓氏闹起来,有伤周王的脸面。实在不行,这王妃不要也罢,反正她嫁入宫也没多久,腹中没有皇室骨肉,便离婚也不麻烦。

  他看着那封信上的字迹一点点晾干,折起来放入信封内,回头望着桓侍郎府的方向——那桓凌不知如今是在宫里还是在家里,是否正向他祖父炫耀自己整饬边关的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