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24章寻找市场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国内商业和资本的发展,使得明朝的商品需要大量的市场。

  这种事情要是放在以前,朝廷未必会操心,因为商人的声音很难传达到朝廷上,但是现在不一样,随着明朝鼓励商业,并且促使一部分开明的士绅投身到商业之中,他们的声音便大了起来,而朝中官员与商人间存在利益联,商人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朝廷不得不重点关注,并帮他们解决麻烦。

  现在明朝各地百姓改种经济作物的情况十分普遍,有的大族甚至几万亩地同时种棉,这么多人种棉花,种桑苗,那么多作坊雇工进行纺织,做出的商品堆积如山,得有人买。

  如果没有人买,作坊破产,作坊工人失业,种植棉田的大士绅也会血本无归,这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危机和动荡。

  在王彦鼓励商业之初,第一批投身商业的人基本都发了大财,国人见别人赚了钱立刻蜂拥而上,已经失去了理性,各地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作坊的生产迅速扩大,作坊主盲目扩张,以为只要把布织出来,就能赚钱,可是他们不知道生产扩大了,市场却没有变,花大价钱织出来的东西,可能没人买,而一旦没人买,那么问题和危机就来了。

  明朝人口众多,生产能力强大,生产出来的瓷器、棉布、丝绸、书籍等等物资变多后,这些东西的价格便迅速下降。

  如果没有新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东西,必然会引起大批商人和地主破产,那王彦的改革便立刻失败,而大明的社会变革也将终止,退回到之前的农业社会。

  王彦现在是上了一架全速行驶的马车,他停不下来,必须要为商贾寻找新的市场。

  他从下面得到了信息反馈之后,与众人进行商议,决定从内部、日本和南洋三个方向,来寻求解决方案。

  大明朝人口五千多万,市场庞大,但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完全解体,农业社会还是明朝的主体,明朝实现商业化的还只是南京、杭州、苏州、广州、武昌等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市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想要扩大市场,就要把更多的人裹挟到社会转型的浪潮中来,这很残忍,但是不得不做。

  南洋和日本则是外部的市场,如果能得突破,便能为大明的商品,找到更多销售之地,同时将更多物资和原料运回大明。

  此时明朝的商人和开明的士绅,已经开始具有了一定的侵略性。

  这次明朝主动对西班牙采取敌视的态度,以及派遣使者出使日本,可是说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商人的助力,是由他们推动影响了朝廷的国策,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王彦反应之所以这么迅速,没有等到手工作坊大规模破产,才反应过来,则要感谢五德号的及时反馈。

  五德号是大明最大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