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第 164 章_[清穿]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俄快步跟上,说完之后止不住的感叹,九哥前些天还在看聊斋,转眼的功夫那些狐鬼故事的创作者就到了跟前,谁见了不说句有缘。

  “二哥是不是说过,书院现在很缺教书先生?”胤祈眼睛一亮,压低了声音继续说,“尤其是那种,在科举一道上没什么天赋又的确有真本事的教书先生,你们觉得他合适吗?”

  虽然这么说对柳泉居士不太友好,但是他真的感觉很合适。

  那人十九岁考中童生有资格参加科考,之后不是名落孙山就是犯规被黜落,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他大概要等到康熙五十年的时候才能考上贡生,掰掰手指头算算,那时候他都七十多了。

  贡生之后还有举人,举人之后还有进士,考中贡生花了五十年,考举人岂不是要花更多时间,这个小世界不带神话元素,他没有下一个五十年可以奋斗了。

  科举本来就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路,《聊斋志异》写的那么好足以证明他的水平,可他就是考不上贡生,别人能怎么办?

  胤俄平日里喜欢看话本,虽然他最喜欢的是大将军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的类型,但是对市面上流行的其他类话本也很了解,尤其是大火的文人,连人家在什么地方谋差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有些稿子写出来后书迷闻风就去人家家里抄,根本等不及书坊印刷,不过这种上门抄稿子的一般都是同县同乡人,再远就不行了,这年头虽然有平坦的大道,但是出远门并不算容易。

  读书人进京赶考跑个几千里不是问题,要是为了抄个话本故事就跑到几千里外,原因暴露之后怕不是要被家里人打死。

  蒲松龄之前给人当教书先生,教书的时候写了聊斋,因为他是刑部侍郎的侄女的舅舅,这关系也够复杂,反正就是,俩人经常有书信往来,所以京城才会有那么多聊斋的书迷。

  有个写书的亲戚就是好,不用千里迢迢去人家家里抄书人家就会把书稿寄过来。

  “我记得蒲松龄去年去青州考试,又因为犯规被黜落,这是他第几次犯规了?”胤禟抱着手臂问了一句,他没考过科举,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接连几次栽在同一个坑里。

  胤俄摇摇头,“不知道,不过九哥说的不错,他的确可以留下来教书,科举考成什么样儿不重要,能教出来几个能写话本故事的学生就行。”

  “谁家先生会教学生这个,名声不想要了吗?”胤禟给了他一个脑瓜崩,让他带着胤祈在院子里转转,自己去安排邀请邻居来做客,或者他们去拜访邻居。

  乔迁新居,怎么能不和邻居打招呼。

  “行吧行吧,你去忙。”胤俄捂着脑袋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