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2章 一视同仁还是因地制宜?_这个三国很核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林朝事无巨细,大略将其分为三等,即吃不上,能吃饱,能穿暖。

  这些朴实无华的字眼,却阐明了林朝以后对此地的执政方针。

  “监军,这上面所载……末将不懂。”

  既然是林朝主动让他观看,高顺认为自己可以发出疑问。

  闻言,林朝笑道:“公义,你以为玄德公志向为何?”

  “这……”高顺皱眉道,“末将不敢妄议。”

  “你不敢说,那某便替你说了吧。”林朝继续笑道,“玄德公志在天下,志在匡扶大汉,志在开出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无论冀州幽州,咱们以后都会拿下来的。”

  听到这里,高顺点了点头。关于这点,他倒是深信不疑。

  林朝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继续开口道:“打天下易,治天下难。今后咱们如果拿下了这些地方,当如何治理?一视同仁,还是区别对待?”

  “末将以为,当一视同仁!”

  高顺抱拳道,掷地有声。

  徐州新政贯彻的就是这个态度,林朝也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所以高顺的回答没有半分犹豫。

  只可惜,林朝却摇了摇头。

  “若依公义此言,恐不出一月,民变又起。”

  这下高顺更加疑惑了,急忙皱眉道:“监军,末将不明白,一视同仁难道不好?”

  “好,一视同仁当然好,只是不切实际。”林朝笑道,“兹好比公义你为一郡太守,恰逢今年旱灾将至,若不修渠灌溉,粮食将颗粒无收,你当如何处置?”

  “监军您方才不是说了吗,末将自当亲自带人修渠以灌溉田地。”

  “那某再来问你,带人修渠,必然要征发徭役。倘若你治下有五县,徭役又需五千人,你当如何征发?”

  “自然是每县出一千青壮。”

  闻言,林朝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异样的笑容。

  见到林朝脸上的笑容,高顺本能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林朝解答道:“一视同仁固然好,但必须建立在每个县的人口青壮都差不多的水平上。诸如有些县,或遇灾、或遭战乱,县中人口可能只有万人不到,你将此县与其他县征发徭役者同等数目,百姓如何肯依?”

  “这……”

  这个着实涉及到了高顺的知识盲区。

  他本能认为一视同仁是对的,但林朝所说的问题,他又无法用一视同仁来解决。

  林朝笑道:“子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当如此,治理政务亦当因地制宜。身为一郡之长,你需要考虑得是治下百姓如何存活,如何生产,而非一定要追求一视同仁。

  每个县的人口不同,所出的青壮数量自然也不应该相同,至于各县该出多少,自然需要你郡守来调配。而调配的前提,又需要你掌握各县的民生情况。”

  说到这里,林朝忽然笑得很开心:“不然,你以为田元皓那家伙只是负责屯田,却为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