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7、歌声永恒_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盘“兰歌”,短短两天时间已经卖了超过五万张!

  这已经是HK统计的白金唱片了!

  唱完就马不停蹄的去电视台,汪老师从市区过去会合。

  但在电视台,人家直接给杜若兰和荆小强单独再录一期节目。

  就是她目前的热度已经值得单独再卖一回广告了。

  荆小强和汪茜关于“太平轮”歌舞剧的节目很简单粗暴,在右岸这是众所周知的灾难事故。

  原来还有个太平轮纪念委员会,上面有整理尽可能全的罹难者名单资料。

  但因为兵荒马乱的甚至连确切人数都不够完整,对那场灾难的纪念都显得很散乱。

  围绕太平轮的各种文学作品非常多,康凯文给沪海电影厂写过一个剧本由著名导演拍出来,在两岸影响都不小。

  康凯文富含感情的讲述了来历史背景,再请荆小强和汪茜表达创作来源。

  哪有那么多废话,荆小强直接介绍这是由一首歌启发的艺术创作。

  歌曲是英文版的《WhenWeWereYoung》,说着荆小强就在现场唱唱……

  汪茜身着衬衫运动裤,很随意在录影棚里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康凯文直接看楞了眼!

  歌舞艺术的表达,就在眼前唱跳的视觉冲击力……

  嗯,就想想历史上那些皇帝最高享受就是殿下的歌舞表演。

  看了几千年都不腻。

  汪茜很少说话,主持人问到她什么,都是笑笑指荆小强:“我只负责女主角的表现,歌曲和周边的其他都由小强负责,问他。”

  荆小强也会卖关子,只说歌舞剧在国内表演肯定是中文国语,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子在灾难中遇见的爱情。

  说着就开始唱《我心永恒》,这可是两人共舞的片段。

  哪怕是脱麦演唱,也依旧把现场录音师、主持人、嘉宾震得全场失色!

  原本歌曲中的爱尔兰锡哨贯穿始终,尽显悠扬婉转还凄美动人。

  荆小强带来的伴奏带直接换成了芦笙,既保证了民族特色,又丝毫不输气场。

  而且他很讨厌的又只演唱英文版!

  还解释这部剧的电影拍摄耗资五千万港币,已经基本杀青,将前往焦盆进行后期剪接制作,寻求全球市场公映。

  所以里面涉及到的配乐、主题曲全都是英文。

  可所有的镜头还是集中在了他和汪茜的交错舞姿上。

  缠绵悱恻的现代双人舞。

  单独拿出来就已经是水平很高的艺术创作了。

  康凯文再次看得目瞪口呆,完成之后更是带头使劲鼓掌感谢鞠躬致意。

  眼圈都红了,他父亲是当时仅有的几十位幸存者之一,还是有亲人消失在了那场灾难中。

  一连五首歌连唱带舞,让电视台连呼值得,一定在歌舞剧演出期间播放,并且竭力承揽电影发行宣传,希望到时候右岸能作为全球最早首映的地区。

  毕竟歌舞剧的传播范围有限,电影却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