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章 和稀泥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仁宗赵祯从历史角度来看,并非一代雄主,最多算是个守成之君。

  可是同样,那些开疆阔土、傲世天下的圣明之君们,有一点也是没法和他比的,就是一个“仁”字。

  一个人做一时的好人不难,做一辈子的好人却不容易。

  做为一个执掌天下的皇帝,要做一辈子的好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赵祯就偏偏用一生在诠释,什么是一个好人!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数十次减免各地税赋,遇有天灾人祸必拨款赈济灾民,并下诏责己,罢饮宴歌舞,亲自祭祀天地,为生灵祈祷。

  贵为君王却从不为难下人,为免宫中浪费,宁可苦着自己,也不妄加用度。对宫人内侍,更是从不苛求。

  他珍视每个普通人的生命,故决狱严谨,全国的死刑案卷都要经过他的最后复审御批方能执行。仁宗对能从宽的绝不重处,故每年从他的笔下超生的死刑犯不下千人。

  他曾对大臣说道:“卿等素知,朕气极骂人时,也决不说‘你去死吧’这种刻毒的话,就更不敢在断狱中滥用死刑了。“

  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皇帝,谈笑间就能决人生死的君王,竟能做到珍视每一个百姓的生命。可能除了赵祯,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就连把宋史篡改得乱七八糟的蒙元,都在他们撰写的《宋史》之中这样评价赵祯——

  “于君者,止于仁!”

  可见,千古仁帝的美誉,并非虚名!

  ....

  而老好人赵祯,在内忧外痪的大环境下,还能把北宋这艘破船修修补补不至翻船,甚至推到了华夏文明的巅峰,还因为他有另一个好本事——和稀泥!

  做为皇帝,即使再好的人,再仁爱,也难免会遇到两难之事。

  比如范仲淹,赵祯明知范主新政乃国之良方,却不得不对守旧派妥协。而且,为了平衡朝局,也不得不把范、富等人贬黜出京。

  可是,范仲淹要致仕,赵祯当然不能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范仲淹弄到京城来,当面劝阻。可是,朝中大臣反对之声极大,又做何解?

  怎么办?

  凉拌!!

  深明和泥之道的赵祯只好在这件事情上打起了太极.,一面安抚朝臣,一面又下诏令范仲淹归京。

  但是,给范仲淹的旨意是发下去了,可迁任魏介的调令却是迟迟不到鄱阳。

  给范仲淹的圣旨之中,可是明令他和魏介做过交接之后,才能进京。现在,魏介收不到旨意,在鄱阳不能动,范仲淹和谁交接去?

  一个“拖”字诀,让赵祯玩得飞起,只要范仲淹不进京,朝臣的反对也只能是打打嘴炮,掀不起什么大浪。

  这给赵祯平衡各方意见,赢得了时间。

  ......

  而范仲淹在邓州,就差没把行礼打包了,却左等右等,耗了快两个月,也不见魏介来接班。范大神终于反过味儿来,官家又开始和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