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一章 格格不入_开局盘点历史十大事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数万乌合之众前往,又能有什么作用?这是以卵击石。”

  这一战还没打好像就已经能够看到答案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不是大不大的问题了,是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明知是败,为何还要去呢?

  对此,文天祥则是面色平静的说道。

  “我知道此战必败无疑。”

  “既然明知是败,为何要去?”

  “因为忠君报国,国家培养了我,如今国家有难,我辈岂能袖手旁观。”

  “即便明明知道会输,可我依旧还是要去,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怕输,所以就置朝廷诏令于不顾,那这天下才是真的完了。”

  “我文天祥不怕死,只希望能用我的死唤醒天下有志之士的报国决心。”

  “届时只要大家都有报国之心,团结起来,那大宋就不会亡,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这是打算用自己的命,来唤醒天下所有人的忠君报国之心。

  朋友没能劝下文天祥,同年八月,文天祥就率军赶到临安,被任命为平江府知府。

  抵达临安后,文天祥全力组织战备,只是他并不知道,朝堂之上此时却是一片议和的声音。

  这好像就是宋朝的习惯,只要面对敌人,第一个想法就是议和。

  为了议和,什么都可以付出,钱财可以给,女人可以送,什么都可以答应,只要能议和。

  在朝堂的争论之下,议和派显然是占尽了上风。

  面对元朝的大军,他们还没打就已经认输了。

  因为议和派占据优势,吕师孟被认命为兵部尚书。

  升任兵部尚书之后,议和派更是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

  而得知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后,文天祥当即上书。

  表示值此国家危难存亡之际,议和之事可谓掩耳盗铃。

  援军势大,断然不会与大宋议和,他们的目的是想要消灭大宋,占据中原。

  所以,议和只能是自取灭亡,更何况,元军就犹如猛虎,议和岂不是要与虎谋皮?

  并且,文天祥还在文中极力要求处斩吕师孟,以正军心。

  除了弹劾吕师孟之外,文天祥也发表了自己对于战事的看法。

  认为大宋虽然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

  如此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国家也因此渐趋削弱。

  所以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为今之计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来作为它的统帅。

  合举国之力与元军抗衡,如此方才能有获胜的可能。

  文天祥的这封奏章可以说是发自肺腑,但很可惜,奏章呈上去之后,就如同以前一般,直接石沉大海,完全没有一点回应。

  朝廷完全就不听从,甚至都没有人在意文天祥的意见,此时的他们一门心思就是在想着如何议和。

  只要元军肯答应议和,那朝廷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只可惜,正如文天祥奏疏中说的一样,元军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议和,他们要的是灭亡大宋,入主中原。

  所以,朝廷的议和只能说是自己单方面的异想天开罢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