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气运深厚_开局盘点历史十大事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同时,立魏王符彦卿女为皇后(即小符后),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柴荣信任的人是赵匡胤,做完这一切安排,同年六月十九日,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可谓英年早逝。

  柴荣死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可以说柴荣的死,对赵匡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机。

  因为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是不可能篡位的。

  而且,柴荣死的也太过突然,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安排妥当,再加上极为的柴宗训年纪又太小,只有七岁。

  如此年纪又怎么可能稳定朝堂局势呢?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儿皇帝。

  看着视频上柴宗训继位,宋朝时空,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一边喝酒一边感叹道。

  “柴荣不死,朕之大宋或许也不会这么快奖励。”

  事实如此,柴荣在世,赵匡胤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不过,柴宗训嘛,那就完全不是对手了,再加上,当时柴宗训继位后,朝堂基本落在了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的手上。

  一时间朝局混乱,动荡不堪。

  而面对这样的局面,年幼的柴宗训又根本无力稳定朝局,别说是稳定朝局了,柴宗训手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

  如此看来,此时的朝局的确给了赵匡胤篡位夺权的机会,但若仅仅只是如此,赵匡胤想要上位,依旧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可赵匡胤也的确是一个气运非凡之人,面对后周如此动荡局势,北汉联合契丹大举南下。

  此消息传来,瞬时间让本就动荡不堪的朝堂越发变得摇摇欲坠。

  内部先帝刚死,新帝年幼,再加上矛盾重重,朝臣们忙着争权夺利。

  而外部,大敌来袭,人心惶惶。

  内外交困之下,这无异是给了赵匡胤创造了一个最好的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面对北汉和契丹的大举南下。

  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迅速商议对策。

  以当时的情况,后周和北汉之间,是肯定没有和谈的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派人前去抵抗。

  可是派谁去呢?

  当时,范质脑海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赵匡胤。

  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在后周是人尽皆知的一员猛将。

  曾跟随先帝柴荣,三征南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果是此时有谁适合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北汉联军,那赵匡胤无疑是最佳人选。

  听闻范质的提议,王溥,魏仁浦几人沉思了片刻,随即也纷纷点头,算是赞同。

  毕竟他们也没有更好的人选,有了朝堂之上几位众臣的首肯,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至于说皇帝的意见,不好意思,此时的柴宗训根本就没有资格。

  当即朝堂之上就宣布了对赵匡胤的认命,这圣旨一下,好了,兵权也落到了赵匡胤的手中。

  可以说夺嫡篡位的一切条件,在赵匡胤这里都集齐了。

  朝堂混乱,人心不齐,新帝继位,内外交困,最重要的是,手上有兵啊,这才是最关键的。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